“抓住了問題也就抓住了具體”
■傅凌艷
對于作風建設,習主席重點強調(diào),“抓住了問題也就抓住了具體”,并指出衡量作風建設成效,“主要不是看開了多少會、講了多少話、發(fā)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決了什么問題。”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各級應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從具體事抓起,在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中累積作風建設跬步之功。
我們常講,抓工作先得有抓手。對作風建設來說,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上下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就是很好的抓手。有了這些問題做抓手,首先就解決了作風建設“老虎吃天不知從哪兒下口”的問題。對一個個具體問題緊抓不放、常抓不懈,作風建設的成效就可能因具體而直接,因具體而透徹,因具體而有效。
“鮮明提出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要聚焦突出問題、回應群眾期盼?!鼻安痪?,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lǐng)導小組發(fā)布《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的成效和經(jīng)驗 》,其中的這一重要經(jīng)驗很具象:抓公款購買贈送月餅賀年卡、公款吃喝送禮、會所中的歪風;抓收受電子紅包、私車公養(yǎng)、利用名貴特產(chǎn)和特殊資源謀取私利……正是因為堅持什么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緊迫就抓緊解決什么問題,找準靶子、有的放矢、一抓到底,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才成為新時代黨的建設“金色名片”,促進黨風政風社風煥然一新,促進黨心軍心民心高度凝聚。
現(xiàn)代思維科學認為,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任何思維過程總是指向某一具體的問題。新時代新征程,作風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樣、越來越復雜。問題不是靜止僵化之物,它隨時代發(fā)展、矛盾轉(zhuǎn)化而不斷變遷。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唯有以動態(tài)眼光把握問題變化,不以原則應對具體,步步深入靶向施治,才能在不斷解決具體問題中把作風建設引向常態(tài)常效。
1942年4月12日,《解放日報》在社論《把“矢”拿穩(wěn) 把“的”認清》中指出,整風必須先把需要改進的問題找出來,而且問題越細越具體越好,“不然整風就是空話,或者徒費氣力,搔不著癢處”。當前,作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都很具體,需要一一回應。開展學習教育,就應做到改進作風見“實例”、擠“水分”、拿“干貨”,以細求效。同時,也應對各種問題細致入微、嚴查細究,由表及里,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在解決個別具體問題的同時著力解決面上的普遍性問題。
作風建設不是一時一事之功,時緊時松,進兩步退三步,都會功虧一簣。現(xiàn)實中,一些作風問題之所以沒有抓出實效,癥結(jié)就是沒有抓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集中抓的時候雷霆萬鈞,平時則放任自流。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形成優(yōu)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應看到,作風之弊的“病原體”還未根除,這就要求在開展學習教育中,天天敲作風建設的“木魚”,發(fā)揚釘釘子精神,對具體問題一錘接著一錘敲,防止“沙灘流水不到頭”,用“講認真”的精神、“有韌勁”的行動,實現(xiàn)作風建設久久為功。
“良醫(y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圣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改進作風,當然必須抓具體問題,但萬不可忽視預防問題。亡羊補牢雖未晚,未雨綢繆策更良。作風建設的更好辦法,就是將積弊消解于未然,將問題化解于無形。對可能出現(xiàn)的作風問題“思患而預防之”,著力從體制機制上堵塞漏洞,織密制度之籠,把好問題風險源頭關(guān)、監(jiān)測關(guān)、管控關(guān),努力做到防范在先、發(fā)現(xiàn)在早、處置在小,如此才有助于避免腠理肌膚之癢演變成腸胃骨髓之患,從而逐步鏟除作風之弊的土壤和條件,從源頭上預防作風問題。
(作者單位: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七醫(y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