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洪振海出生在山東滕縣一個貧寒農(nóng)家,自幼在棗莊鐵路邊生活,練就了飛登火車的本領(lǐng)。七七事變后,洪振海目睹日寇暴行,十分憤慨,便毅然加入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由于他作戰(zhàn)勇猛,很快當上了排長,成為魯南抗日武裝的骨干。
1939年10月,鑒于洪振海對棗莊地形民情十分熟悉,總隊研究決定委任其為棗莊情報站站長,并著重強調(diào)需盡快獲取武器裝備。正在火車站干活的戰(zhàn)友王志勝,恰在此時帶來重要情報。
這日傍晚,王志勝風塵仆仆趕至秘密聯(lián)絡點,未及喝口水便急切匯報:“老洪,發(fā)現(xiàn)目標了!”洪振海立即追問:“快說說,在哪兒?”原來,王志勝利用工作機會偵察到日軍要運輸一批軍火,遂在車廂上做了標記。
當晚,洪振海攜帶手槍與虎頭鉗,隱蔽在鐵路轉(zhuǎn)彎處。待火車減速通過時,他飛身一躍,登上了火車。洪振海找到標有記號的車廂,用虎頭鉗剪開門上的粗鐵絲,鉆入車廂。當他扯開一捆稻草時,一挺機槍赫然出現(xiàn)。他迅速把機槍拋向路基,接著翻找下一捆稻草。
過了一會兒,火車突然響起“嗚嗚”的汽笛聲——這是即將到站的信號。洪振海接連拋出數(shù)件武器彈藥后,胳膊夾著一支槍飛躍而下。待命接應的王志勝等人抓緊清點搬運:一共有兩挺機槍、12支步槍和兩箱子彈。第二天夜里,這批武器彈藥被運往義勇總隊。
1940年1月,受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鐵道游擊隊成立,時稱“魯南鐵道大隊”,任命洪振海為大隊長,王志勝為副大隊長,同時派遣杜季偉同志擔任政治委員。這是一支威名遠揚的人民抗日武裝,人數(shù)最多時達300余人。他們活躍在千里鐵道線上,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扒鐵軌、炸橋梁,撞火車、截物資,殺鬼子、懲漢奸,護群眾、保家鄉(xiāng),讓敵人心驚膽戰(zhàn)。
為徹底“剿滅”鐵道游擊隊,日偽軍專門成立了情報站,并訓練了一支由特務頭子高崗茂一指揮的特種小隊,四處搜捕鐵道游擊隊的行蹤。面對敵人的瘋狂反撲,鐵道游擊隊決定先發(fā)制人。經(jīng)過周密部署,1941年10月的一個夜晚,洪振海與杜季偉率領(lǐng)隊員身著繳獲的日軍軍服,在內(nèi)線策應下突破封鎖線,成功潛入臨城火車站。
緊接著,王志勝和分隊長劉金山直撲高崗茂一的住處。借助列車通過的轟鳴聲掩護,二人迅速開槍將高崗茂一擊斃。另一邊,洪振海指揮隊員將正在休息的特種小隊隊員悉數(shù)擊斃,然后扛起室內(nèi)的武器和彈藥,悄然離去。戰(zhàn)后,鐵道游擊隊威名遠震,日偽軍更加惱羞成怒,瘋狂尋機報復。
由于叛徒告密,1941年12月的一個風雪之夜,數(shù)百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魯南鐵道大隊駐地黃埠莊。洪振海在率部突圍時,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1歲。
值得一提的是,洪振海犧牲時手腕上系著一條縫有鐮刀和錘頭圖案的紅布,這是他一生最為珍視的寶貝。
原來,當年洪振海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組織上為了表示對他的信任,決定將唯一一面小黨旗交給他保管。洪振海犧牲后,魯南軍區(qū)政治部追認他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鐵道游擊隊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