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fā)布:2025-08-30 07:16:15
老兵不老 精神永存
——專題片《山河銘記》采訪手記
■遲 鵬 鄢文俊
一枚枚勛章在燈光下熠熠生輝,107歲的馬志選老人挺直脊梁,顫抖著行了一個軍禮。這個軍禮,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從2025年春末開始,專題片《山河銘記》攝制組兵分多路,開始了歷時3個多月的拍攝采訪。70位抗戰(zhàn)老兵(其中26位年過百歲),通過鏡頭講述他們親身經歷的烽火歲月。這些鮮活生動、情感真摯、極具歷史價值的采訪,成為了本片最大的亮點。
“在最早的策劃階段,我們根本不敢想象還能夠采訪到這么多位抗戰(zhàn)老兵?!睂а輨⒏蛇@樣說道。
從2025年年初開始,《山河銘記》便開始啟動創(chuàng)作。在接近3個月的腳本初稿打磨過程中,攝制組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健在的抗戰(zhàn)老兵。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政治工作局以及陸軍政治工作部宣傳局等單位的大力協助下,攝制組拿到了一份名單。看到一個個歷經戰(zhàn)火洗禮的名字,攝制組成員興奮之余,更多的是感到肩頭沉甸甸的使命。
“一部國家級歷史題材專題片,從一句解說、一聲同期、一個鏡頭開始,便注定肩負著非凡使命?!睂а莺逶谧约旱牟稍L手記中鄭重寫道。面對這些年事已高的抗戰(zhàn)老兵,攝制組成員都深深感到,這是一次極具挑戰(zhàn)的采訪行動,要與時間賽跑,用手中的鏡頭記錄下珍貴影像。
攝制組的首次采訪任務從山西開始。得知107歲的老紅軍馬志選可以接受采訪的消息,攝制團隊當即直奔太原第五干休所。馬志選老人在抗日戰(zhàn)爭中親歷過夜襲陽明堡,打過響堂鋪伏擊戰(zhàn),經歷過獅腦山阻擊戰(zhàn)。這樣豐富的抗戰(zhàn)經歷,在今天依然健在的老兵中間絕無僅有。
見到老兵馬志選的時候,他精神狀態(tài)很好,但發(fā)音讓人難以辨明含義。就在記者有些犯難的時候,導演陳亞琪注意到了一個細節(jié):“每當馬老努力說完一段話,他總會露出一個笑容。就是這個親切真摯的笑容,讓我堅定了一定要把這個采訪做好的信心?!?/p>
在家人幫助下,老人換上了軍裝。掛滿襟前的勛章在燈光下熠熠生輝,他的脊背依然挺直,軍人的風骨絲毫未因歲月而褪色。漸漸地,記者適應了老人的四川方言。他說:“獅腦山,我在385旅當偵察員,日本人進攻火力很猛……”那一瞬間,記者激動不已——他依然清晰記得這些硝煙彌漫的細節(jié)。對夜襲陽明堡戰(zhàn)斗,通過老人的講述,我們仿佛看到那個19歲的偵察兵借著月光匍匐前行,用兩天兩夜摸清日軍機場的布防。當講到趙崇德營長犧牲前的遺言——“不要管我,快……快去炸飛機”時,他的聲音哽咽了。
采訪結束時,馬志選老人用顫抖的手鄭重地行了一個軍禮。那一刻,在場的攝制組成員眼眶都濕潤了。
這樣的感動在本片的采訪過程中,還有多處。
攝制組在山東臨沂見到98歲的趙合老人時,他抬手摸了摸右頸——那里至今埋藏著一顆日軍子彈頭。80年過去,彈頭早已與血肉長在一起,成為他身體的一部分,也成了一枚無聲卻滾燙的“歲月勛章”?!跋掠觋幪炀桶l(fā)沉,頭這一邊難受……”老人平靜地敘述著。這顆子彈是1945年攻打蒙陰縣城時留下的,從他門牙射入,卡進頸部,直到多年后因不適就醫(yī)拍片時才被發(fā)現。
在蘇州,98歲的陳和飏老人熟練地用語音操作智能音箱播放《鐵道游擊隊之歌》。看到年近百歲的老人把智能設備使用得有模有樣,現場采訪的導演李子怡有些吃驚。陳和飏老人依舊愛聽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歌曲。他翻看著記載戰(zhàn)友事跡的舊報紙,那是花8年時間整理的犧牲戰(zhàn)友的資料?!拔覀儓F在解放戰(zhàn)爭中犧牲了560多人,好多人都沒留下名字?!崩先说穆曇舻统料聛?,“今天的好日子,是他們用命換的,不能忘?!?/p>
當103歲的新四軍老戰(zhàn)士宋毅戴上助聽器,回憶起抗戰(zhàn)勝利那一天時,他深情地說:“打敗日本鬼子的時候,我們多高興啊,帽子都甩到天上去了。”在病床上意識模糊、吐字不清的94歲八路軍老戰(zhàn)士李聯倉,開口第一句話便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了!中國人民勝利了!”那一刻,現場所有攝制人員無不動容,感受到了強烈震撼。這一場景也成為《山河銘記》的經典一幕。
鏡頭下的抗戰(zhàn)老兵是歷史見證者。他們的一言一行,講述的每一個真實故事,都是彌足珍貴的歷史財富。在漫長的歲月中,他們或許忘記了很多事情,但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作為抗戰(zhàn)勇士的那份偉大自豪和榮光。
精神傳承,往往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
在歷時近3個月的采訪過程中,多路攝制組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一場重走烽火路的尋訪行動。他們重返歷史現場,聆聽抗戰(zhàn)故事,用鏡頭穿越時空。攝制組最終在有限的周期內,拍攝了近百T的4k超高清素材,其中抗戰(zhàn)老兵采訪內容接近60T,每位老兵平均采訪時長約為1.5小時。一幀一秒,一景一鏡,最終匯成5集專題片《山河銘記》。
一部成熟的作品,背后凝聚著從監(jiān)制、策劃、統(tǒng)籌、撰稿,到執(zhí)行、編導、攝影、剪輯、包裝、音樂、宣推等各個部門的通力協作?!渡胶鱼懹洝繁O(jiān)制孫利回想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說道:“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擰成一股繩。今天我們傳承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就是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p>
當鮮花漫過當年的戰(zhàn)壕,山河會永遠記得每一位英雄的笑臉,星辰更會記得他們永不褪色的誓言。真正的英雄,不是永遠不會老去,而是哪怕容顏已改,依然保持著最初的兵心。當98歲的新四軍老戰(zhàn)士楊萍在鏡頭面前高唱國歌的那一刻,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80年前那場偉大勝利的意義。
采訪結束時,趙合老人被問及想對今天的年輕人說些什么。他沉默片刻,緩緩說道:“現在的生活,過去想都不敢想。吃不愁、穿不愁,日子安靜幸?!覀兡菚r吃不上飯、整天東跑西跑,沒有一天安寧。雖然艱苦,心里痛快?!彼嗣弊?,微微一笑:“只有經歷過那些,才有今天的日子。我們不為我,為的是子孫后代?!?/p>
老兵不老,精神永存。《山河銘記》是對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的紀念,也是對老兵精神最深情的傳承。歲月早已改變了山河的模樣,但山水間的記憶永不褪色。我們從來不曾忘記,他們所向往的那個幸福人間。
掃碼觀看專題片《山河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