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烏銘琪 發(fā)布:2025-07-19 06:13:01
以我無名,鑄艦威名
——解讀海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官兵的“戰(zhàn)位觀”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王通化 李 倩 賀逸舒
殲-15著艦后,該中隊官兵冒雨進行阻攔索復位檢查。李 剛攝
還記得風靡全國的“航母style”嗎?
寬闊的航母甲板上,身著黃色馬甲的起飛助理下蹲屈身,凌空一指,殲-15艦載機隨即滑躍起飛、沖向海天……
下達起飛指令的這個動作,再配合“走你”這句對白,如一股旋風,迅速席卷網絡世界,吸引萬千網友競相模仿。社交平臺上,各種版本的“航母style”層出不窮,網友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祖國航母事業(yè)的熱愛與敬意。
當我們沉浸在“飛鯊”沖天帶來的震撼時,當我們一次次模仿帥氣的“航母style”時,可曾留意過一個細節(jié):發(fā)出這一指令的起飛助理們,留給我們的始終是背影!
他們,用沉默的背影和無名的堅守,成就了大國重器的赫赫威名。
對于走過90多年征程的人民軍隊而言,艦載機起飛助理是前所未有的戰(zhàn)位,“航母style”是前所未有的姿態(tài)。正是這些全新的戰(zhàn)位、全新的隊伍,實現了中國航母編隊初步形成體系作戰(zhàn)能力的成長跨越。
盛夏時節(jié),記者走近海軍山東艦起降保障中隊官兵,解讀他們的“戰(zhàn)位觀”。
視角之一:戰(zhàn)位與C位
“距離C位越近,越要有匹配C位的本領”
大洋浩渺,風高浪急。
從航母甲板上沖向藍天的一剎那,“飛鯊”便成為所有人視覺的C位?;蛟S是一種巧合,在山東艦,艦載機的起飛位都以字母“C”命名。
C位的含義,遠不止視覺上的焦點。在起降保障中隊放飛小組官兵看來,這個點,不僅是艦載機起飛的起點,更是刻在大腦里的關鍵坐標——
他們的所有戰(zhàn)位都是圍繞這個坐標來設置,他們的每一次跑位、每一步動作、每一個手勢,都是為了保障戰(zhàn)機從這里安全起飛。可以說,雖然他們不在C位,卻是離C位最近的人。
起飛助理李燦的戰(zhàn)位,距離起飛位不足5米。從接手戰(zhàn)機的那一刻起,到戰(zhàn)機滑躍起飛離開甲板,在很短的時間內,他要和戰(zhàn)友密切協同,確保起飛手勢順利發(fā)出,戰(zhàn)機安全騰空。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也是對能力水平的嚴峻考驗?!睂Υ耍?0后李燦有著清醒的認知。短時間內完成數十個流程步驟,還要同步關注戰(zhàn)機狀態(tài)和周邊環(huán)境,難度可想而知,壓力不言而喻。
“距離C位越近,越要有匹配C位的本領。”當年,為早日登上夢想的甲板,他一頭扎進艙室學裝備原理、練操作技能。一本本手冊被他翻得卷了邊,一本本筆記摞成了山……半年后,他取得艙內所有崗位操作資質,終于獲得邁向起飛助理崗位的入場券。
然而,真正的挑戰(zhàn)剛剛開始。作為起飛助理,必須熟練掌握20多個手勢動作。這些動作如同橫亙在李燦面前的一座大山。起初,他的手勢既僵硬又不標準。等他把手勢練熟了,新問題又接踵而來——痼癖動作太多!
可是,“刪除”已經形成的肌肉記憶談何容易!憑著與生俱來的堅韌和堅持,李燦與自己的舊習慣進行著一場場無聲的較量。艙室內的裝備反光面,甚至成了他練習動作的鏡子。
“只有苦練,沒有捷徑。”通過成千上萬次的重復練習,李燦憑借“快、準、穩(wěn)”的崗位能力素質,光榮地成長為該崗位合格職手。
然而,登上甲板的榮譽背后,是時刻相伴、如影隨形的風險。
二級上士于皞盛的戰(zhàn)位離C位不遠。當起飛助理發(fā)出“走你”手勢后,他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釋放阻擋戰(zhàn)機后輪的止動輪擋,讓戰(zhàn)機瞬時獲得最大推力。
這是“飛鯊”沖向海天前,放飛小組要完成的最后一步。為做好這個關鍵動作,于皞盛付出很多心血?,F在,即便已安全保障艦載機放飛數千架次,他仍有本領恐慌。問及原因,一次誤觸按鈕的經歷令他至今心有余悸。
雖然最終有驚無險,但那次經歷,深深刻印在于皞盛和戰(zhàn)友心里,時刻提醒他們保持警醒、練就過硬本領。
“在C位旁邊,更要不斷審視和提高自己的本領,這樣才能真正匹配這個戰(zhàn)位?!庇诎偸⑦@句話,記者深以為然。C位吸引著他們,也在塑造著他們!堅守在C位旁,他們不知不覺被磨礪成一把越來越鋒利的劍,雖不耀眼,但同樣散發(fā)光芒。
視角之二:使命與待命
“時刻準備著,成為航母戰(zhàn)斗力鏈條的強固一環(huán)”
“準備放飛!”波詭云譎的大洋夜空中,外軍飛機又一次抵近威懾。
繁忙的山東艦甲板上,放飛小組通過一系列手勢引導艦載機完成滑行、加力……一架架“飛鯊”嘶鳴升空、刺破蒼穹。
這是山東艦航母編隊遠海實戰(zhàn)化訓練的一幕。當天,官兵放飛最后一批戰(zhàn)機,突破了山東艦單日出動艦載機架次的設計極限值。
戰(zhàn)鷹著艦時,阻攔索形成巨大的“V”字。它像一枚勝利的勛章,深深烙印在官兵腦海里,也愈發(fā)加深了中隊官兵對“使命”和“擔當”的理解——
“事實上,每一架戰(zhàn)機的安全起飛和著艦,就是我們對‘使命’二字的鄭重承諾。”復盤會上,中隊長的話,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忙碌和拼搏的時候,也是成長最快的時候。那天深夜,中隊長的夢里還回蕩著戰(zhàn)機起降的轟鳴聲。第二天,他在筆記本首頁上寫下一句話:“時刻準備著,成為航母戰(zhàn)斗力鏈條的強固一環(huán)?!?/p>
知道為何而戰(zhàn),方能全時待戰(zhàn)。二級軍士長齊正坤每次休假回家,總是帶著一個黑色雙肩包,里面放上一套作訓服和其他個人物品。即便回到家中,他使用個人物品后也會立刻放回包內,好像隨時準備出發(fā)。妻子多次勸說:“回家了,松松弦吧。”他只是笑笑說:“習慣了……”
一天夜里,電話驟響。還在夢中的齊正坤翻身躍起,一只手連忙接電話,另一只手已經從包里翻出作訓服……這個被他當作笑話講的細節(jié),讓記者感到,20多年的軍旅生涯,那種隨時引弓待發(fā)的狀態(tài),早已融入齊正坤的血液,成為他的肌肉記憶。
實際上,不只是齊正坤?!叭珪r待戰(zhàn)”的狀態(tài),讓中隊官兵養(yǎng)成一些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備戰(zhàn)小習慣:曾文輝的裝具,永遠掛在住艙觸手可及的位置;李燦的口袋里,永遠有一副上甲板才會用的手套;張忠杰每次出海前,都會根據飛行計劃提前多準備一兩個易損件……
在中隊教導員的筆記本上,標注著一個醒目的時間點。剛剛上任的他,在全艦官兵準備就寢的這個時間點上,目睹了一場“極速戰(zhàn)斗”——從廣播里的戰(zhàn)斗號令響起,到中隊官兵全員就位,用時之短再破紀錄!
那天,望著官兵臉上沒來得及洗掉的泡沫,教導員竟有種說不出的感動。他忽然明白,“時刻準備著”這5個字,已成為中隊官兵的一種本能。
南海仲夏,又一架飛出標志性架次的艦載機凱旋,整個甲板沸騰了。
“艦載機出動效率就是航母戰(zhàn)斗力。我們是航母戰(zhàn)斗力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必須不負使命、全時待命!”教導員的簡短總結,聽得官兵熱血沸騰。
視角之三:小我與大我
“一道光,成不了彩虹”
清晨,薄霧還沒散盡,山東艦甲板上,中隊官兵已經忙碌起來。
銀色的艦載機旁,穿著黃色或綠色馬甲的他們,緊隨戰(zhàn)機移動,成為甲板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雖然崗位重要,但中隊官兵從來沒有覺得他們是群特殊的人?!耙坏拦?,成不了彩虹。我們的光亮,僅僅是甲板‘彩虹’中的一種顏色。”中士馬文言語中透露著謙虛和真誠。
就在半小時前,一群身著各色馬甲的官兵同樣在航母甲板上揮灑汗水。他們負責指揮調度艦載機完成起降、維護、掛彈、加油等作業(yè),與中隊官兵一起保障艦載機的安全起飛和著艦。他們合起來,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彩虹戰(zhàn)隊”。
“在‘彩虹戰(zhàn)隊’,通常鮮艷的紅色代表著警戒與危險,而‘紅馬甲’代表著安全管控,他們承擔著極具危險性的工作,如掛彈等;‘藍馬甲’就像甲板上的技術‘藍領’,負責調運與供氣保障;‘紫馬甲’多為燃油補給員,為艦載機加油充電……”看到記者好奇的眼神,馬文耐心介紹。
實際上,剛來甲板工作時,馬文對“彩虹戰(zhàn)隊”也不甚了解,曾經還因過度看重自己的“特殊”受到中隊長批評。
“如果把航母甲板比作一個大型足球場,甲板上的‘彩虹戰(zhàn)隊’都是踢足球的人。經過一次次精準傳球,隊友把關鍵的‘臨門一腳’機會,推送到我們起降保障兵的腳下?!瘪R文清楚地記得,當時中隊長用“踢足球”來打比方,提升了自己對“彩虹戰(zhàn)隊”的認識。
“當球傳到了我們腳下,我們才有進球的風光和榮耀。你覺得真正的榮耀應該屬于誰呢?”中隊長的反問式提醒,像一顆種子在馬文心中扎下根。
“沒有孤身的英雄,只有并肩的戰(zhàn)友。”馬文漸漸明白,真正的榮光,不僅在甲板上的“彩虹”里,更在甲板之下鮮為人知的“深艙”里。
透過厚厚的甲板,當我們把目光投向艦體深處更廣闊的“深艙”,會發(fā)現那里還有一個更大的“彩虹世界”——
在轟鳴的輪機艙,滿身大汗的戰(zhàn)士守護著巨艦的“心臟”;在靜謐的雷達室,布滿血絲的雙眼掃描著大海的每一次呼吸;在枕戈待旦的損管中心,守護艦船“生命力”的機電官兵時刻準備著……他們很少踏上甲板,更少被鏡頭捕捉到,但絕不能被忽視。
“當我們接到這關鍵的‘傳球’,唯有全力以赴,踢好這‘臨門一腳’,方能不負身后眾多戰(zhàn)友無聲的奔跑與付出。”中隊長這個形象的比喻,讓官兵深刻領悟到,無論是甲板上色彩鮮明的“彩虹戰(zhàn)隊”,還是甲板下默默無聞的“深艙向日葵”,都是航母戰(zhàn)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次安全放飛和精準著艦,絕非中隊的獨奏——航母的榮光,屬于全艦每一個戰(zhàn)位。
又一個忙碌的清晨,馬文再次站上熟悉的戰(zhàn)位。
銀色的戰(zhàn)鷹在他眼前騰空而起。與剛上甲板時不同的是,此刻的他目光更加沉穩(wěn)專注,肩頭的責任愈發(fā)清晰。他心中明白,自己這道“光”,只有在整個航母“彩虹”的輝映下,才能迸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視角之四:平凡與非凡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你知道艦載機從一號索到二號索,需要多長時間嗎?”
采訪中,二級軍士長張忠杰忽然反問記者??粗浾哌t疑的眼神,他脫口而出:“0.2秒?!?/p>
記者一臉驚愕。對常人而言轉瞬即逝的剎那,卻是張忠杰無數次用心校準過的時間刻度。日復一日,著艦保障經歷像在他的身體里埋下一個計時器——這種刻進骨子里的“精準”要求,正是他守護艦載機安全著陸的底氣。
張忠杰的時間觀念強到嚴苛:團隊里誰到位時間慢了幾秒鐘,就可能受到他一頓狠狠的“批評”。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到最好?!痹趹?zhàn)友眼中,較真是張忠杰一直以來的信條。他要求阻攔索檢查員的每個動作都必須像教科書般精準到位,差一絲一毫都不行。技術標準中“正負號”后面的微小偏差值,在他這里“形同虛設”:能精確的數值,為什么允許有偏差?
張忠杰永遠是最后一個離開戰(zhàn)位的人。當甲板的喧囂歸于沉寂,他總會來到阻攔系統的每一個戰(zhàn)位,細細巡查每一寸鋼索、每一個液壓閥、每一處連接點,確認完全沒有問題才會放心離開。
“甲板上那幾分鐘,就是決定生死的關鍵瞬間。我們必須確保每一次起落都精準無誤!”樸素的話語,飽含著張忠杰守護大國重器的“工匠精神”。
當張忠杰和戰(zhàn)友在艦艉用精細刻度守護阻攔陣地時,堅守在艦艏位置的起飛助理曾文輝,則在和喜怒無常的大海進行著無聲較量。
入列以來,山東艦屢次大洋亮劍,任務海域日益復雜,惡劣的海況堪稱艦載機起飛的“攔路虎”。“如何適應這無常的大海,讓戰(zhàn)鷹在極限海況下依然能從容展翅?”無數個深夜,曾文輝反復思考著這一難題。
還得向驚濤駭浪要答案!曾文輝帶領起飛助理們仔細觀察起伏的洋面,捕捉海浪的律動脈搏,默默記錄每一個波峰浪谷的周期,以期從大量數據中計算出放飛戰(zhàn)機的黃金時機。
不久,一張凝結著中隊官兵心血的“高海況放飛速查表”問世了,為解決惡劣海況條件下起降難題提供了有益參考。
再普通的招數,練到極致就是絕招?!拔覀兙褪且獙γ恳粋€波峰浪谷都了然于胸,讓它變成通往勝戰(zhàn)的導引圖?!痹妮x這樣形容“速查表”的作用。
大工至善,大道至簡。正是因為有了張忠杰、曾文輝們這些在平凡崗位上追求極致的“強軍工匠”,山東艦才能在萬里海天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戰(zhàn)位是平凡的,但我們?yōu)橹畩^斗的航母事業(yè)是非凡的?!睆堉医苷f,“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