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五月亚洲,国产色视频无码网站www色视频,日韩欧美a∨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免费毛片,99成人免费在线观看,国产免费爱在线观看视频,五月丁香六月缴情人

黎灌英:內江革命先行者 熱血鑄就不朽豐碑

來源:“綿竹先鋒”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趙鐳餉 2025-01-20 13:57

黎灌英(1895—1928),名靜中,又名冠英,四川內江人。中共內江地區(qū)黨團組織的早期領導人之一。1925年冬,在重慶由青年團員轉為共產黨員,并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左派)。大革命失敗以后,他先在郫縣做黨的工作,后調綿竹任縣委書記,積極發(fā)動群眾,組織領導了綿竹“七四”農民武裝暴動。因暴動失敗,被反動團練武裝殺害。

一、從農民子弟到革命先驅,黎灌英借民團傳習所傳播革命火種

1895年9月20日,黎灌英生于四川省內江縣東興鎮(zhèn)(今屬東興區(qū)勝利鎮(zhèn))一戶農民家庭。黎灌英僅在十歲前讀過一點書,之后便擔起家庭的部分生活重擔。早上,他要挑菜走十幾里路進城去賣;回來又要下地勞動,還得侍奉病重的祖父。盡管如此,他卻不忘讀書,一有空就堅持自學。

1910年,黎灌英考入內江縣立中學。1913年,考入成都儲才中學。1915年,黎灌英參加反對腐敗學校當局的行動。學校當局壓制了這場斗爭,并要學生們寫悔過書才能重新上課。其他同學大多寫了悔過書復學,黎灌英則堅持認為無過可悔。第二年,黎灌英毅然退出成都儲才中學,回到內江。1917年,黎灌英在川軍舒榮衢部當兵。1920年,考入但懋辛部軍士教練所,在但懋辛師部擔任過書記員、軍需官等職。

1923年,黎灌英回到家鄉(xiāng),從事宣傳民眾、組織民眾的工作。很快,黎灌英就同在成都讀書的廖恩波(內江人,1926年初經吳玉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在江西省大庾縣城犧牲)以及進步青年廖釋惑(內江人,1926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在內江犧牲)等人相識。這時的廖恩波已在成都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經過他在內江的工作,介紹黎灌英等人加入團組織。

1923年2月16日,內江縣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小組成立,由黎灌英擔任組長。在黎灌英的領導下,內江團小組不斷擴大,運動也逐步深入,還同當時設在武漢的團中央取得了聯系。1924年,黎灌英同廖恩波在內江太平巷楊家祠堂內組織了讀書會,吸收知識青年和進步學生10余人參加。他們除定期讀書學習討論外,還經常去街上張貼標語,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后來,讀書會成員中有7人加入中國共產黨。讀書會的發(fā)展,為后來內江黨組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924年秋,黎灌英和廖釋惑、謝獨開等人巧妙地通過謝獨開同討賊軍第一軍駐渝辦事處處長高一白(內江人)的關系,不失時機地發(fā)動群眾對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貪污搜刮民財、為非作歹的“三九”(即內江商會會長林基九、團練局局長馬祥九、浮橋經費收支所所長范承九)等地頭蛇進行斗爭。他們組織召開內江民眾大會,要求內江政府嚴懲“三九”。國民黨內江縣政府迫于人民的壓力,只好將“三九”關押起來。這次斗爭,振奮人心,鼓舞了群眾的斗志,黎灌英名聲大振,被推薦為內江縣中區(qū)民團副團總。

不久,內江縣政府一些官僚接受“三九”賄賂,又將其釋放。這使得黎灌英進一步認識到,要通過當時的政府來變革社會弊病是不可能的。

在此期間,黎灌英利用其身為中區(qū)民團副團總的合法身份,以高一白和內江縣民團團總的名義,于1924年冬天在內江縣白鶴場組織內江東鄉(xiāng)聯合團,開辦民團干部傳習所,共招收學員100多人,為組建革命武裝培養(yǎng)干部。民團干部傳習所開設政治、軍事等課程,教員大多由“讀書會”成員擔任。因民團干部傳習所政治空氣太濃,僅僅三個月,軍閥王纘緒即派該軍政治部主任鐘汝為前去強行解散。民團干部傳習所的辦學時間雖然不長,但在內江,特別在東鄉(xiāng)一帶播下了革命火種。

黎灌英并不因為東鄉(xiāng)民團干部傳習所被軍閥解散而灰心。1925年夏,他又在內江凌家場附近的“三多寨”(現屬自貢市)開辦團練干部講習所。他頂住軍閥、土豪的各種刁難壓力,堅持辦了三個月,使這批學員順利完成了學習課程。

1925年6月,黎灌英受組織委派赴重慶參加“英日慘殺華人案重慶國民外交后援會”活動。他在楊闇公等領導下,利用善于演說、寫作的才能,埋頭苦干,勇敢站在斗爭的前列。由于工作積極,黎灌英成為“五卅慘案國民外交后援會”的得力骨干。經過幾個月的斗爭,外交后援運動取得了勝利。

1925年冬天,黎灌英在重慶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并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左派)。

二、播撒革命星火:黎灌英與內江早期黨組織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

1925年8月,吳玉章、楊闇公等實行國共合作的方針,對四川的國民黨組織進行整頓,在重慶蓮花池建立了國民黨省黨部(左派)。黎灌英受黨組織委派,回內江積極籌建內江縣的中共黨組織,負責組建中共內江縣特別支部,黎灌英任特支書記,隸屬中共重慶地委領導。這是黨在內江的第一個組織,也是全省最早成立的地方黨組織之一。

▲吳玉章

同時,黎灌英接受國民黨四川省黨部(左派)命令,回內江負責改組國民黨內江縣黨部。黎灌英同特支的其他同志一道,組織成立了內江縣國民黨(左派)臨時黨部。黎灌英擔任縣黨部的負責人,執(zhí)行委員分別由廖釋惑(即廖維華)、謝獨開等共產黨員擔任。

1926年春天,黎灌英以國民黨(左派)內江縣黨部的名義在內江水巷子辦起了“內江公學”(后遷入東壩街萬壽宮)。公學以普及民眾教育、改善工農生活為公開目的,實際上,辦這個學校是為了更好地宣傳革命道理,培養(yǎng)進步青年,為即將到來的大規(guī)模群眾運動作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

黎灌英擔任內江公學校長,系統地向學生講授革命理論,同時熱忱地向同學們介紹《向導》《中國青年》等進步雜志。學校革命空氣濃厚,普遍教唱了“國民革命歌”。還在“五卅運動”“萬縣慘案”等紀念日時,組織學生們在城內街頭宣傳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宣傳新三民主義等,散發(fā)傳單。許多學生還常常隨同黎灌英等黨員同志到農村搞調查研究,參加實際斗爭,形成了內江從未有過的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活動高潮,內江公學因此成為當時與內江封建勢力作斗爭的革命中心。

盡管工作繁忙,但黎灌英從不放棄任何機會進行革命宣傳。他經常到觀音灘(現內江市東興區(qū)順河鎮(zhèn))、白鶴場(現內江市東興區(qū)白合鎮(zhèn))一帶,利用節(jié)日、逢場,在鄉(xiāng)場上宣講革命道理,揭露土豪劣紳、軍閥、帝國主義的種種罪行,號召農民組織起來鬧革命,實行“耕者有其田”。為了更生動、通俗和富有成效地向農民宣傳教育,黎灌英將當時農民很少見過的留聲機帶到農村,在宣傳前先放留聲機唱片,吸引群眾。黎灌英還把一些通俗易懂的革命道理編成山歌教唱。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和組織工作,內江石子鎮(zhèn)、楊家場、東興鎮(zhèn)、凌家場等鄉(xiāng)的農民協會相繼建立,為開展聲勢浩大的農民革命運動奠定了基礎。

三、黎灌英在內江的革命實踐與群眾運動的蓬勃發(fā)展

1927年1月,黎灌英在內江主持召開國民黨內江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國民黨右派潘身愚妄圖混進代表大會搗亂,遭到黎灌英堅決抵制,使他的陰謀未能得逞。川軍王纘緒準備派該師政治部主任鐘汝為作為駐軍代表前來參加大會,黎灌英認為鐘汝為是反對國共合作(曾強行解散內江民團干部傳習所)的右派,不能作為代表參加大會,致電王纘緒,據理力爭,要王纘緒改派他人。王纘緒只好改派駐軍旅長作為代表出席大會。

黎灌英在會上傳達了國民黨省黨代會的精神。大會討論了發(fā)展國民黨、工會、農會、婦女、青年等組織問題;正式提出了宣傳新三民主義,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等革命口號。黎灌英當選為內江縣國民黨黨部(左派)負責人,謝獨開、廖釋惑等共產黨員當選為執(zhí)行委員。

會后,中共內江縣黨組織通過國民黨(左派)進一步加強了對群眾運動的領導,在城區(qū)成立了內江碼頭、人力車、理發(fā)、糞幫等工會,共有會員200多人。同時,內江農民運動也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特支指定了專人負責協會工作。黎灌英親自到東興鎮(zhèn)的觀音井、馬浦堰,白馬鎮(zhèn)的賽峨山、爛泥溝、石龍口一帶組織農協會。很快,農協會組織就遍布沱江兩岸山鄉(xiāng),僅石子、東興兩個鄉(xiāng)就有會員400多人。1927年上半年,共產黨員由建立黨組織時的4人,發(fā)展到24人,團員由2人發(fā)展到4人,形成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使黨的影響在廣大群眾中迅速擴大。這一切,形成了內江在大革命時期革命蓬勃發(fā)展的大好局面。

1927年3月31日,蔣介石指使四川軍閥制造了重慶“三·三一慘案”,血腥屠殺革命群眾,逮捕殺害共產黨人。劉伯承在瀘州指揮瀘順起義,并聯合有關將領通電劉湘,提出抗議。黎灌英在內江組織了兩百多人的民團武裝,做好援瀘準備。由于消息走漏,反動軍閥調動大批軍隊包圍了內江城,妄圖血腥鎮(zhèn)壓,內江迅即處在白色恐怖之中。敵我力量懸殊過大,上級指示停止援瀘,隊伍解散。

在這危急時刻,黎灌英轉移到城郊農村,堅持斗爭。直到上級調動他到郫縣工作時,黎灌英才離開內江。

四、黎灌英在郫縣的革命活動與農民運動高漲

素以富庶著稱的川西壩上的“銀郫縣”,在反動政府的強征暴斂下,廣大人民處在饑餓的死亡線上,到處是一片破敗的凄慘景象。農民同地主階級的矛盾,人民同反動統治者的矛盾,反動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都異常尖銳,階級關系呈現出非常復雜的局面。

當時,新場(今郫都區(qū)新民場鎮(zhèn))的民團團總張云卿為了預防軍閥對他實行報復,組織了新場農民自衛(wèi)軍總部,并在青塔寺開辦了“郫縣安定鄉(xiāng)門戶訓練所”(即青塔團練學校),張云卿自任校長。黎灌英、高伯華等到郫縣后,通過與黨組織的關系,進入青塔團練學校任政治教官。

1927年7月,黎灌英利用政治教官的有利條件,用革命思想教育學員,給學員們講授《新社會觀》《社會進化史》《列寧傳》《海豐農民運動》等政治課程,并翻印分發(fā)了《國民革命三字經》《革命軍人四字讀本》等宣傳革命的書籍。經過三個月正規(guī)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第1期學員于9月畢業(yè)了。這批學員畢業(yè)后,大部分分配去擔任團防基層干部,也有一部分去做工會、農會的工作。從此,郫縣群眾工作有了一批骨干。

▲黎灌英在郫縣團練學校教授的政治課教材《革命三字經》。

1927年10月,中共郫縣(臨時)縣委成立,黎灌英任縣委書記??h委成立之后,把黨的工作重點放在農運上。經過一番調查了解,黎灌英發(fā)現郫縣雖然有一些農會組織,但實際上為地主、富農、袍哥所把持,利用農會為其私利服務。因此,中共郫縣縣委決定改造這些農會,除派人深入農村宣傳教育,揭露敵人的罪行外,同時將原青塔團練學校畢業(yè)的黨、團員,積極分子派到農會擔任負責人,掌握領導權。經過改組后,農會面貌發(fā)生了顯著變化,貧苦農民十分擁護,農會的活動也經?;恕X毠娃r高興地說:“黎教官來以前,農協會都是袍哥把持?,F在組織的才是真正的農民協會。”

與此同時,郫縣縣委也不放松對工人運動的領導,先后成立了獨輪車、理發(fā)、篾器工等工會組織。其中獨輪車工會影響最大,后來發(fā)展到大邑、邛崍、崇慶(今崇州市)、溫江、彭縣、雅安等縣。獨輪車工會在郫縣新場召開過兩次代表大會,1927年底并聯合成立了川西南獨輪車工會。

為了進一步擴大革命影響,推動革命發(fā)展,中共郫縣縣委決定于1927年10月在新場召開抗捐抗稅暴動死難農友追悼大會。經過充分準備,除組織新場本地和馬街(今屬郫都區(qū)古城鎮(zhèn))、三道堰的廣大農軍、農會群眾外,還邀請了川西壩各縣代表和郫縣工人、學生代表共一萬多人參加大會。會場上農軍大刀、長矛閃閃發(fā)光,荷槍實彈,威武雄壯,整個會場掛滿了挽聯、祭幛,莊嚴肅穆。

黎灌英在會上發(fā)表演講,揭露敵人的罪行,號召群眾團結起來爭取勝利。黎灌英說:“軍閥是不可怕的,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就可以打倒它!”會上印發(fā)了黎灌英起草的宣傳提綱,并演出了文藝節(jié)目。黎灌英還寫了一首《悼死難農友歌》,在會議期間教唱。追悼大會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就是“揭碑式”。由黎灌英和張云卿率領與會人員,在新場場口樹立了“本邑軍農沖突死難農眾紀念碑”。隨后,還舉行了盛大的提燈游行。這次追悼會前后共開了三天,顯示了農民團結起來的強大革命威力,大大地鼓舞了群眾斗志。

▲1927年春郫縣民眾所立“本邑軍農沖突死難農眾紀念碑”。

追悼會后,黎灌英又在吉祥寺(今郫都區(qū)新民場鎮(zhèn)中學校內)開辦了第二期團練干部訓練隊,有學員400多人,編為5個中隊,黎灌英等黨員仍然擔任政治教官。

這段時間,黎灌英又辦了農民夜校,動員貧雇農骨干分子進校學習。每逢趕場天,黎灌英就帶著團練學校的學員到新場演劇和進行街頭宣傳,并親自為宣傳隊寫劇本和擔任導演。有了革命骨干力量,工作又深入到團防武裝,逐步使團防武裝的基層干部由傾向革命的“青塔團練學兵”擔任。

黎灌英領導廣大農民開展了反封建剝削的反奪佃、減租、清算貪污、提高雇工待遇等斗爭。通過這些斗爭,調動了貧苦農民的革命積極性,也提高了農協會的聲威。農運如火如荼地發(fā)展,震撼著郫縣大地。反動統治當局十分恐懼,密謀撲滅革命烈火。開始,指派駐防郫縣28軍的機炮司令王岫生(系黎灌英在川軍時的上級)前來誘降,許以旅長的高官厚祿,遭到黎灌英嚴辭拒絕。敵人的陰謀未能得逞,當即在成都發(fā)出通緝黎灌英的命令,揚言要逮捕懲處等等。

五、黎灌英:燃燒生命點燃綿竹武裝暴動烽火

1928年2月底,黎灌英調離郫縣。同月,中共四川臨時省委改組,黎灌英當選為省委候補委員。中共四川臨時省委為了貫徹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和執(zhí)行《四川省春荒暴動行動大綱》,準備在綿竹縣舉行武裝暴動。黎灌英獲知此消息后,不顧自己身體有病急需治療,主動請纓到綿竹工作。中共四川臨時省委批準了黎灌英的請求,派他到綿竹建立縣委并擔任縣委書記,積極組織農民暴動。

▲位于綿竹市人民公園的“七四”農民暴動紀念碑。

黎灌英接受任務赴綿竹后,全力投入準備武裝暴動的工作,加緊發(fā)展黨、團員。不久,黨、團員人數發(fā)展近百人,組織起來的群眾達數千人。黎灌英從早忙到晚地工作,經常是深夜剛躺下,又被喊起來,天一亮又出外奔波去了。過度的勞累,使他的病情加重,終于到了不能起床的地步。在這樣的情況下,黎灌英就找人用涼椅把他抬到會場,聽取匯報,布置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農民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中共綿竹縣委為了加強對暴動的領導,決定成立綿竹縣暴動行動委員會(以下簡稱行委),由黎灌英任主任委員。并在縣城南郊清道鄉(xiāng)白衣庵舉辦了“特別軍事訓練班”,培訓暴動軍事骨干。

1928年7月3日深夜,開始實施武裝暴動計劃。7月4日凌晨,暴動隊伍到達綿竹縣城。由于內奸譚尊五出賣暴動機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敵人事前有了準備,設下了重重包圍。正當暴動隊伍準備攻城時,早已埋伏在四周的敵人向暴動隊伍包圍過來,迅速發(fā)起強攻。這時,暴動隊伍又身處一片開闊地,地形十分不利。盡管暴動武裝英勇抵抗,但敵我力量懸殊過大,暴動隊伍傷亡很大。在這危機時刻,黎灌英當機立斷,放棄攻城,帶領所屬東北路暴動隊伍撤至漢旺鎮(zhèn)綿遠河河壩。

為了重新組織兵力進攻縣城,黎灌英、張民寬、李晏蟠決定到漢旺鎮(zhèn)去找原來口頭表示傾向革命的民團首領譚尊五,望其掩護,并借用他掌握的力量再行起義。但譚尊五本來就是反革命頑固派,假意參加暴動獲悉相關情況后就向駐軍告密。這些,黎灌英并不知道。譚尊五見黎灌英等前來,假意安慰,后又佯裝派人護送。當他們走到漢旺鄉(xiāng)至馬尾場途中一棵大酸棗樹下時,譚尊五的嘍啰殺害了黎灌英、張民寬、李晏蟠三人。黎灌英當時年僅33歲。

▲黎灌英烈士犧牲地。

1953年8月2日,四川省政府批準黎灌英為烈士,頒發(fā)烈士證書。1983年7月1日,民政部給黎灌英家屬頒發(fā)烈士證明書。

(來源:綿竹市黨史市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