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wǎng)-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孫智英 發(fā)布:2025-06-17 06:39:19
新聞樣本
跟著“紅二連”官兵一起夜訓
■解放軍報記者 張科進 付語
夏夜,第82集團軍某旅“飛奪瀘定橋紅二連”官兵悄無聲息地到達指定地域,潛伏下來。很快,四周的蟲鳴再次響起,仿佛從來沒有人來過。如果不是事先知曉此行的計劃,記者完全不會察覺到這片區(qū)域潛伏了一隊精兵。
記者的采訪,便是從這次夜訓任務開始的。一連幾個小時,官兵們仿佛消失在這片區(qū)域。當記者也像官兵們那樣趴在草叢中時,發(fā)現(xiàn)每一秒都是“煎熬”——不知名的蟲子,不時爬上臉頰叮咬,夜風中的草葉摩挲著皮膚,難以名狀的癢意襲上心頭……
訓練間隙,官兵們告訴記者,為了錘煉過硬的打仗本領,這樣的潛伏訓練很尋常。幾位老兵講起了3年前在異國他鄉(xiāng)的那次潛伏——
2022年,南蘇丹,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營地發(fā)生一次嚴重盜竊事件。及時抓捕竊賊、找回被竊物資的任務,落在了執(zhí)行維和任務的“飛奪瀘定橋紅二連”官兵肩上。
連隊干部路鵬飛回憶,當時,維和部隊營地的當?shù)厥匦l(wèi)力量薄弱,治安環(huán)境也十分緊張。如何完成任務?連隊仔細分析案情、認真進行調研、周密擬制計劃,決定采取潛伏蹲守的方式“守株待兔”。
每天晚上,任務小組官兵潛伏在竊賊必經之處的草叢中。時值盛夏,南蘇丹地區(qū)天氣炎熱、蚊蟲肆虐,雖然采取了各種防護措施,但每天都有官兵出現(xiàn)皮膚疾病癥狀。
一天又一天過去,竊賊仿佛消失了一般,不見蹤影。
潛伏在茂密的草叢中紋絲不動,官兵們夜夜都要承受更甚于記者親身體驗的“煎熬”。即便如此,大家始終堅守戰(zhàn)位、恪盡職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最終,以為部隊已經放松警惕的竊賊,前來二度作案。官兵當場抓獲竊賊,并順利找回被竊物資。任務完成后,聯(lián)合國駐南蘇丹特派團對中國軍人的過硬作風和一流執(zhí)行力給予高度贊揚。
在南蘇丹維和的日日夜夜,連隊官兵零適應快速轉換、多任務同時展開、近距離面對風險,以高度的紀律性完成警戒執(zhí)勤、武裝巡邏等聯(lián)合國授權任務,充分展現(xiàn)了中國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令行禁止,雷打不動,是我們連的光榮傳統(tǒng),也是我們戰(zhàn)勝敵人、完成任務的底氣?!惫俦鴤兊脑挵l(fā)自肺腑,讓記者不禁想起了這個連隊的先輩們——90多年前,站在井岡山西南的荊竹山雷打石旁,聽毛澤東同志宣布紀律的那群衣衫襤褸的紅軍戰(zhàn)士。
記者調查
探訪“第一軍規(guī)”試點連隊“飛奪瀘定橋紅二連”——
鐵的紀律鍛造“鐵一般的隊伍”
■盧家輝 解放軍報記者 張科進 付語
第82集團軍某旅“飛奪瀘定橋紅二連”官兵在訓練中。王佳浩 攝
走進第82集團軍某旅“飛奪瀘定橋紅二連”榮譽室,記者被一張放置在顯眼位置的老照片吸引。照片上紅軍戰(zhàn)士的包袱布字跡已經模糊,一旁的說明上寫著“六項注意”。
“這是‘紅二連’的‘傳家寶’。”該連連長告訴記者,1927年秋,毛澤東同志站在井岡山西南的荊竹山雷打石上宣布三條紀律,后來又在桂東縣沙田村頒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立下我軍的“第一軍規(guī)”。當時,受命試點的“紅二連”官兵,把這些規(guī)定寫在包袱布上,反復默寫、背誦,作為行動指南。
自此,嚴守紀律便融入連隊的基因和血脈,成為克敵制勝的“傳家寶”。突破湘江、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激戰(zhàn)平型關、會戰(zhàn)遼西、解放海南……一路走來,連隊歷經大小戰(zhàn)斗876次,靠鐵的紀律取得赫赫戰(zhàn)功。
在強軍興軍的新征途上,“紅二連”官兵擎起先輩的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鐵的紀律鍛造“鐵一般的隊伍”,圓滿完成多項重大任務,連隊先后被評為“基層建設標兵連”“軍事訓練先進單位”等,榮立集體二等功,連隊黨支部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面對改革調整,一聲令下便出發(fā)——
平時把鐵的紀律刻進心底,關鍵時刻才能毫不遲疑
“新時代嚴守紀律的故事中,哪一個大家印象最深?”記者的這個問題,引起“紅二連”官兵熱烈討論。
很快,大家便達成共識:2017年的千里移防。說起那段經歷,不少人都能講出幾個感人故事。
“移防的命令來得突然,執(zhí)行起來不容易?!备刹柯幅i飛回憶,駐地變了、任務變了,好不容易形成的能力需要重新聚合,向“新戰(zhàn)場”沖鋒面臨全新挑戰(zhàn)與考驗;部分裝備和崗位有了調整和更新,有些干了十幾年的老兵必須從零開始,艱難轉型;有的官兵家屬剛剛隨軍安置工作,還有的官兵子女好不容易進入優(yōu)質學校……
疾風知勁草。當移防的這一天到來時,“紅二連”沒有一名官兵向組織講條件、提要求,全部自覺擁護改革、服從改革、投身改革,組織一聲令下,打起背包就出發(fā),堅決徹底地完成了移防任務,通過了這場特殊的大考。
沒有人討價還價,沒有人叫苦抱怨,并不是官兵們沒有困難。說起妻子的付出與支持,連隊干部賈昊一臉歉意。此前,妻子是一名教師。為了支持賈昊工作,她辭去工作隨丈夫到新駐地生活,如今在一家商場里打工。
“部隊有明確的紀律規(guī)定,不能說沒有困難才遵守,遇到困難就打折扣,你說是不?”賈昊坦言,“第一軍規(guī)”的首條就是“行動聽指揮”。作為“第一軍規(guī)”試點單位的傳人,更不能破壞一代代“紅二連”官兵傳承下來的規(guī)矩。
鐵的紀律,讓“紅二連”官兵“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之時則忘其親、擊鼓之時則忘其身”。在該連榮譽室里,聽著“22勇士飛奪瀘定橋”的戰(zhàn)斗故事,我們仿佛回到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
長征途中,“紅二連”奉命搶占瀘定橋,保障紅軍主力渡河,此時河上只剩下13根鐵索。接到這個九死一生的任務,連隊22名突擊隊員心無雜念、視死如歸,把鐵的紀律轉化成完成任務的強大執(zhí)行力和戰(zhàn)斗力,“飛奪瀘定橋紅二連”由此得名。
平時把鐵的紀律刻進心底,關鍵時刻才能毫不遲疑。新時代新征程,“紅二連”官兵以“第一軍規(guī)”試點連隊的榮譽教育和激勵官兵,系統(tǒng)學習條令條例和各項規(guī)章制度,在實戰(zhàn)化訓練、搶險救災等任務和日常管理中增強官兵的遵規(guī)守紀意識,把鐵的紀律挺在前面。
那年冬天,遼東大地突然下了一夜暴雪。
清早起床,看著被皚皚大雪覆蓋的山村,休假在家的該連班長李圣潔有些犯愁。休假結束要歸隊,今天是他趕火車的日子,大雪打亂了計劃。
“兒啊,你打個電話給連隊反映一下實際情況吧!”母親勸李圣潔。李圣潔卻說,有困難先克服,沒有必要因為一點困難就壞了連隊的規(guī)矩!
在父母關切的目光中,李圣潔毫不猶豫地背上背包,踏上了返程的路。大雪覆蓋了山村,也隱藏了道路,李圣潔一路上穿山林、越溝坎,跌跌撞撞地走出了雪野。當他坐上火車時,才感到身上一陣陣刺痛。歸隊時脫下衣服一看,全身多處瘀青。
聽“紅二連”官兵講遵規(guī)守紀的故事,記者忽然明白,為什么這支連隊有底氣喊響:“沒有完不成的任務、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敵人。”
一場演訓見證“紀律中有無窮的戰(zhàn)斗力”——
沒有鐵的紀律,就奪取不了戰(zhàn)場的新勝利
在“紅二連”采訪時,官兵屢屢提及改革調整后的第一次演習。
2018年,連隊參加一場跨區(qū)演訓。戰(zhàn)斗進入白熱化,多個連隊同時受命執(zhí)行穿插滲透任務,奪占關鍵陣地。
對于各參訓連隊來說,這是一場無聲的較量。大家摩拳擦掌,誰都想第一個將紅旗插上山頂。等到這一階段演訓結束時,“紅二連”是唯一成功穿過對手防線并順利奪占陣地的連隊。
總結復盤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紅二連”的不一樣——
有的連隊急于求成,沒有科學規(guī)劃路線,也沒有及時做好疏散和隱蔽,被對手察覺,遭到精確打擊;有的連隊在戰(zhàn)斗中越打越“沖動”,強行通過火力攔阻區(qū),結果損失大半,后續(xù)無力再戰(zhàn)……只有“紅二連”官兵,時而分散成小組悄然滲透、獨立作戰(zhàn),時而全連聚攏突擊,收放自如。
“每一步都收放自如、嚴絲合縫的背后,是不容置疑的鐵紀嚴規(guī)?!苯Y合一個個具體行動進行分析,介紹經驗的“紅二連”官兵表示,在摸清戰(zhàn)場條件和環(huán)境基礎上,必須靠令行禁止保證部隊“聚散合拍、行動一致”,否則很容易“散則收不攏,聚則易暴露”。
憑著鐵的紀律,“紅二連”這些年一次次在重大演訓中圓滿完成任務,多次受到上級肯定和表彰。
得知記者在“紅二連”采訪,旅機關一名參謀主動找過來,要跟記者聊聊。
2021年,駐地附近突發(fā)山火,這名參謀隨救災部隊前出遂行任務,目睹“紅二連”第一個到達災區(qū)、第一個進入火場救火,由衷感嘆“紀律中有無窮的戰(zhàn)斗力”。
快速反應,源于連隊官兵平時認真落實戰(zhàn)備規(guī)范不打折扣。這名參謀下基層檢查戰(zhàn)備工作時發(fā)現(xiàn),“紅二連”官兵始終嚴格按戰(zhàn)備規(guī)范把各項工作做得嚴而又嚴、實而又實,裝備物資細化到單裝、單車、單兵,任務區(qū)域的橋、隧、涵、道數(shù)據(jù)定期更新。
翻看“紅二連”的戰(zhàn)備文件,記者不禁為之驚嘆。官兵每天檢查單兵行動卡、急救包、攜行裝具等個人戰(zhàn)備物資;連隊每周檢查方案預案、行動訓練、車輛裝備、槍械附件等戰(zhàn)備事項,確保一有任務便能“自動彈起”,一聲令下便可迅疾出動。
幾天前,連隊組織了一場軍情研究,分析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制勝規(guī)律。官兵們綜合開源信息,仔細研究了一場現(xiàn)代空戰(zhàn)失利的教訓后發(fā)現(xiàn),根源之一是沒有嚴格執(zhí)行用頻紀律,導致雷達信號暴露己方目標,結果被對手獵殺。
一場場實戰(zhàn)化演訓、一次次軍情研究、一堂堂形勢戰(zhàn)備教育,讓“紅二連”官兵更加強化一個觀念:沒有鐵的紀律,就奪取不了戰(zhàn)場的新勝利。
從“不拿一個紅薯”到“不收一筐板栗”——
無論時空如何變遷,鐵的紀律都不會褪色半分
那年秋天,中原的板栗熟了。
正在豫南某山區(qū)參加演訓的“紅二連”官兵,集結地域在山間的一片板栗林中。按照計劃,全連官兵各就各位、分工合作,很快在林下展開各種構工作業(yè)。
入夜,秋風驟起,吹落一地板栗。第二天早晨起床,看著滿地的板栗,官兵們不禁犯了愁。不處理,影響行動;處理,擔心影響軍民關系。兩位連隊主官一合計,利用訓練間隙組織全連官兵將掉落的板栗收集起來堆放在樹下。
幾天后,老鄉(xiāng)帶著筐上山采摘板栗,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看著正在收拾行裝,準備開拔去“戰(zhàn)斗”的官兵,他們說什么也要送一筐板栗給大家。但官兵遵守紀律要求,堅決不收。如今,回憶這段經歷,不少官兵的臉上仍然泛起微笑。
這一筐板栗,讓官兵們想起了90多年前的那經典一幕——
1927年秋,羅霄山脈的紅薯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一支隊伍經過一片紅薯地,饑腸轆轆的士兵本能地挖出紅薯,狼吞虎咽吃下充饑。
這一幕,老百姓早已司空見慣。害怕“兵匪”的村民,早早躲進山里。
目睹這一切,這支隊伍的指揮員毛澤東同志陷入深思:秋收起義后的隊伍,舊的習氣還未清除,新的紀律還未建立,必須嚴明軍紀。第二天一早,隊伍即將出發(fā),他站在一塊雷打石上高聲宣布三條紀律——
一、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個紅薯;三、打土豪要歸公。
這就是“第一軍規(guī)”的雛形,也是連隊記憶里的“第一個紀律故事”。
無論時空如何變遷,鐵的紀律都不會褪色半分。從“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到“不收群眾一筐板栗”,成為“紅二連”傳人遵守群眾紀律的時代注腳。
近年來,部隊演訓活動十分頻繁,每年都有半數(shù)時間在外奔忙。連隊結合職能任務組織群眾紀律輔導授課,利用紅色資源融洽軍民關系,剖析反面典型搞好案例警示,引導官兵增強守紀如鐵的思想自覺。
一次機動訓練,上級要求夜間行駛過程中必須閉燈駕駛。途經一個學校門口時,駕駛員薛程感覺到步戰(zhàn)車顛簸了一下?!肮烙嬍擒埖绞裁礀|西了。”薛程下意識地想,但任務不允許他下車檢查。
第二天任務結束,薛程向連隊報告后返回“事發(fā)地”,發(fā)現(xiàn)前一晚不小心將門口的花壇軋壞了一角,便主動找到學校領導提出賠償。
“幾塊磚的事,我們改天補一下就是了?!睂W校領導檢查受損情況后,認為損壞不嚴重,不打算讓官兵們賠償。薛程認真地說:“損壞東西一定要賠,這是我們連隊一直以來的規(guī)定?!痹谒膱猿窒拢r償了相應的錢款。
記者了解到,這所學校依據(jù)這個故事排演舞臺劇,成為學生國防教育的生動教材。不少孩子在聽故事、看節(jié)目中,潛移默化地打下了愛國擁軍的思想烙印。
夕陽西下,打靶歸來的“紅二連”官兵列隊從記者身邊經過,嘹亮的歌聲在林間回蕩:“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銳視點
讓鐵的紀律成為“自覺的紀律”
■雷劍波
9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立下了人民軍隊的“第一軍規(guī)”。作為當年的試點單位,“飛奪瀘定橋紅二連”官兵始終把這些紀律和規(guī)定銘記于心、踐行于行,升華為“黨指揮槍”的政治自覺,轉化為令行禁止的行動自覺。在一個連隊的示范下,鐵的紀律從此刻進人民軍隊的基因。
毛澤東同志曾說,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立下“第一軍規(guī)”,始終把鐵的紀律挺在前面,讓人民軍隊成為區(qū)別于一切舊軍隊的先進力量,成為一支無堅不摧、攻無不克的雄師勁旅——
因為有“自覺的紀律”,人民子弟兵的形象立了起來。長征途中,紅軍寧可嚼草根、吃皮帶,也不拿群眾一粒青稞;解放戰(zhàn)爭中,上海街頭的解放軍戰(zhàn)士在寒風中露宿街頭,也不擾民。
因為有“自覺的紀律”,人民軍隊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黃崖洞保衛(wèi)戰(zhàn)中,八路軍戰(zhàn)士面對日軍的瘋狂進攻,嚴格執(zhí)行作戰(zhàn)紀律,沒有一人擅自撤離戰(zhàn)位;冰天雪地的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志愿軍將士即便被凍成冰雕也紋絲不動,以鐵的紀律堅決執(zhí)行阻擊任務。
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紀律是人民軍隊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和加強紀律建設,把鐵的紀律烙印在心底,在聽黨指揮中鑄牢軍魂;把鐵的紀律化作堅定的行動,在遵規(guī)守紀中錘煉作風。
只有讓鐵的紀律成為“自覺的紀律”,凝聚鐵的意志、錘煉鐵的作風,確保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向前進,才能鍛造出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yōu)良的勝利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