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wǎng)-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王粲 發(fā)布:2025-11-03 07:24:53

明白“小是小非”,才知“大是大非”
■向賢彪

陳然 繪
訓練間隙,某連學習室傳來陣陣笑聲。中士小李講起網(wǎng)上看到的負面段子,引得幾名戰(zhàn)友前仰后合。指導員見狀提醒,小李卻不以為意:“指導員,理論學習和重大任務我從不含糊,這種圖個樂子的事何必較真?”
此言此景,在基層并非孤例。一些官兵自認為立場堅定、行動堅決,能經(jīng)得起大風大浪的考驗,不會在大是大非面前犯錯誤,卻“不矜細行”——認為“稱兄道弟”顯得親近、打“小算盤”情有可原……
“巴豆雖小壞腸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話糙理不糙?,F(xiàn)實中,官兵時常面臨的考驗往往不是立場方向、黨性原則、信仰信念等大問題,而正是這些“小是小非”。何況一些所謂的“小事”,其實一點都不“小”,就拿有些段子來說,它們打著“幽默”“調(diào)侃”的旗號,實則夾雜抹黑丑化、暗箭傷人的負能量,雖然不是政治謠言,可一旦牽扯到部隊這個特殊集體,關乎的同樣是思想和意識的大問題。只有經(jīng)常進行政治體檢,不斷對思想進行提純和凈化,增強思想改造的自覺性和徹底性,才能清除一切“亞健康”因素。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對思想進行提純和凈化,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態(tài)度自我解剖、自我反省、自我校正,把一些模糊的、扭曲的甚至顛倒的觀念校正過來。謝覺哉曾把思想改造比作“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堅持自己當被告、當律師、當法官,對自己的思想觀念嚴加評判、毫不手軟,在不斷自我“審判”中打牢政治根基、擦亮忠誠底色。這也啟示我們,如果只是進行了學習,接受了教育,沒有在“靈魂深處鬧革命”,就是一種假改造;如果忽視了思想上的小病小恙,終有一天“病灶”會轉(zhuǎn)移擴散到靈魂深處,侵蝕理想信念。
那些忠誠純粹、黨性堅強的黨員楷模,不僅在大是大非上立場堅定,在小事小節(jié)上也毫不含糊。焦裕祿不允許子女“看白戲”,守住的是公私分明的基本原則;楊善洲下鄉(xiāng)出差堅持自付伙食費,付的是飯錢,立的是操守;楊業(yè)功在門楣高懸“攜禮莫入”,懸起了拒腐防變的警示牌……這些看似細微的堅持,恰恰彰顯了他們克己修身、嚴于律己的高度自覺。
見賢思齊。新時代官兵忠誠于黨,就要從嚴約束自己,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改之”,及時去雜質(zhì)、除病毒,使問題止于未發(fā)、禁于未萌,避免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簡單問題變成復雜問題,一般問題發(fā)展成嚴重問題,做到“8小時”內(nèi)外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有沒有監(jiān)督一個樣,在點滴中厚植黨性根基、鑄就忠誠品格。
思想革命多徹底,行動落實才能有多堅決。周恩來生日當天主動檢視自身不足,寫下《我的修養(yǎng)要則》;陳毅“中夜嘗自省”以便“改正再前行”;賀龍因“一斤半煙葉的欠款”而每餐減油、減鹽、減菜,省出錢把煙葉款還清……對于政治體檢中發(fā)現(xiàn)的苗頭性問題,黨員干部要像老一輩革命家那樣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既要剖析產(chǎn)生問題的思想根源,又要拿出解決問題的管用招法,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罷休。
接受幾次政治體檢不等于終身免疫。有的人隨著年齡增長、職務提升,意識逐漸松懈,慢慢破了戒、違了規(guī),甚至走上不歸路。正所謂“不檢束,則心日恣肆”。領導干部職務越高、權力越大,越要一身正氣、一塵不染,越要嚴守黨章黨規(guī)黨紀,主動在黨組織的教育管理監(jiān)督下叩問初心、守護初心,不斷改造思想、提純黨性、鑄牢忠誠,用一生的清正擔當踐行入黨誓言和對人民的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