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晤后,
兩國民眾更希望了解彼此
斯坦利·喬尼,負責為《印度教徒報》選取國際版面的新聞。在晚間的碰頭會上,他會就頭條和熱點提出建議。

《印度教徒報》各個版面負責人于晚間召開碰頭會,商量確定內容和版面設計。新華社記者趙博攝
“自從2018年兩國領導人在武漢舉行會晤后,印度讀者對中國如何發(fā)展這個話題的興趣明顯上升。對中國高鐵建設、北京大興機場落成等新聞,讀者們反響很熱烈。”
喬尼說:“我們真的需要增加對彼此的了解。兩國領導人在推動雙方交流上不遺余力?!?/p>
在中印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的推動下,兩國間的人文互動蓬勃發(fā)展,青年交流成為一大亮點。
武漢會晤結束后,21歲的達克什·卡迪安就收到中方邀請,作為青年代表前往武漢、北京和上海等中國城市訪問。
談到那次中國行,這位正在攻讀法律系學位的小伙子神情興奮,“我們參觀了高鐵工廠,看到了編鐘。無論當代中國的工業(yè)實力還是古代中國的文化特色,都讓我著迷。”
不少訪華的印度青年,都曾沿兩位領導人的足跡漫步武漢東湖,帕爾特·達爾就是其中一員,“走在東湖湖濱,我感受到兩國領導人對青年交流的重視”。

帕爾特·達爾(左)和達克什·卡迪安展示他們去中國的照片。新華社記者趙旭攝
目前,有2萬多名印度青年在中國留學,有2000多名中國青年在印學習。
在金奈運營漢語培訓機構的納亞克表示:“很多人來參加漢語培訓課程。許多青年希望通過學漢語,獲得更多交流和就業(yè)機會。”
印地語、泰米爾語、烏爾都語等印度通行語言,也走進了中國大學校園。

北京外國語大學2018級泰米爾語班正在上課。泰米爾語是印度南部民眾廣泛使用的語言。新華社記者陳杉攝
北京外國語大學泰米爾語專業(yè)學生李天雨說,“學習語言后發(fā)現(xiàn),除了練瑜伽、看電影和喝紅茶,中印之間還有太多可以交流的內容。我們期望自己能做好橋梁。”
對兩國合作,
大家期待更多更好

夜色漸深,《印度教徒報》編輯還在緊張地做頭條的排版工作。新華社記者趙旭攝
文卡特斯瓦倫負責《印度教徒報》的頭條版樣設計。他的辦公室門口,整整齊齊地碼放著其他報紙的刊樣。
“你看,不只是我們的報紙,現(xiàn)在其他媒體都在報道習主席來訪的消息。對兩國合作,大家都心懷期待?!?/p>
文卡特斯瓦倫說,他的期待是“兩國的務實合作能更多、更好”。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印貿易額由不足30億美元增長到近千億美元;約1000多家中國企業(yè)在印投資,累計投資額達80億美元,創(chuàng)造近20萬個就業(yè)崗位;印企業(yè)對華累計投資額近10億美元,超過三分之二的企業(yè)穩(wěn)定盈利……

在金奈當?shù)刈畲蟮纳虉隼?,一位父親正在給孩子挑選中國品牌的電子產品。小米、vivo、OPPO等中國手機品牌已占據(jù)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半壁江山。新華社記者史霄萌攝

在金奈的加油站里,隨處可見印度“支付寶”Paytm的二維碼。新華社記者陳杉攝
作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10億人口級別的發(fā)展中大國,中印雙方經貿合作仍有巨大潛力。
喬尼說:“我的期待,是在未來兩國能取得更多共識,在更多國際事務領域發(fā)揮作用。”
他提到,兩國都支持多邊主義,同為金磚、上合、二十國集團等多邊組織成員;在經濟全球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方面有著共同利益;在減少貧困、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兩國有共同的立場,“正如習主席所說,中印用一個聲音說話,全世界都會傾聽”。
納姆巴特說:“兩國領導人的非正式會晤,已經證明是一個著眼全局的戰(zhàn)略舉措。我們期待,未來兩國關系能扎實前進?!?/p>

《印度教徒報》10日頭版。新華社記者陳杉攝
10日清晨6時,當天的《印度教徒報》已送抵讀者手中。頭條為兩國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將于明日起在金奈舉行的消息。
在標題下的一行字里,這家百年大報著重標出了兩個字:“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