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象 俄美女主持機場遭裸檢
資料圖:2010年3月15日,芝加哥機場,乘客接受“裸體安檢”。
作為恐怖襲擊的重災區(qū),美國在機場的安檢措施格外嚴格。
據(jù)報道,9·11恐怖襲擊之前,美國的機場安全由各個機場自行負責,很多機場委托外包商進行安檢,乘客可以穿鞋通過金屬探測器。
9·11之后,美國在國土安全部下設了交通安全管理局(TSA),接管機場安檢工作,對所有機場實行統(tǒng)一管理。乘客在安檢門處不僅要脫鞋,還要解下皮帶、脫掉夾克、交出電話等。
同時,在安檢時開始運用生物識別技術,包括指紋和虹膜掃描。由美國國土安全部負責的指紋收集也由兩指擴大到所有10個手指的信息都被采集。
據(jù)記者體驗,乘坐國際航班的旅客,特別是外國旅客,在美國邊檢排隊的時候,都要挨個被警犬聞上一聞。如果覺得有問題,立即要被請進“小黑屋”。美國國內航班雖然沒有那么嚴格,不過也要經過安檢探測器,需要脫鞋,解下皮帶,不許帶大包裝液體,對證件的核查也很嚴。
針對美國安全系統(tǒng)的自身漏洞與失誤,美國政府宣布,對14國赴美旅客實施特殊安檢。這種特殊安檢,就是對乘客實施全身掃描“抽查”,也叫“裸檢”。
實施裸檢時,全身掃描設備可以顯示人體“裸體”輪廓,并提供可疑部位的細節(jié)照片。它利用X光技術,可以將受檢人的身體,包括私密部位看得清清楚楚。
據(jù)報道,美國境內19座機場配備這種設備,旅客也可以選擇接受人工搜身以替代此類機器掃描。
“裸檢”自問世以來一直有爭議。反對者說,因為乘坐飛機而被迫將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安檢人員面前,有違保護個人隱私的法律,也有傷“尊嚴”。
據(jù)俄羅斯媒體今年1月報道,俄知名美女主持人克謝尼婭-索布恰克被迫在美國邁阿密機場脫衣。這位社交名媛稱,當?shù)貦C場安檢人員使用專門儀器在她手上發(fā)現(xiàn)了爆炸物痕跡。
據(jù)報道,索布恰克之所以被實施“裸檢”,是因為她所用按摩液中含有甘油。邁阿密機場安保部門事后坦言,乳液和甘油的混合物容易被認成爆炸物,是機場安檢的重點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