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兵活、履兵責,身上充滿濃郁兵味
“全部命中目標!”9月中旬,某特戰(zhàn)旅野外靶場,當語音系統(tǒng)傳來報靶員鏗鏘有力的聲音時,蹲連干部蘇劍飛所在連官兵沸騰了,紛紛為這名“新兵”打出滿環(huán)擊掌慶賀。
兵味,書本上讀不出來。只有在與兵朝夕相處、一起摸爬滾打、一起品嘗苦辣酸甜的過程中,才能點點滴滴地熏陶出來。
某特戰(zhàn)旅要組織部隊到野外靶場駐訓,條件艱苦,訓練強度大。在部隊出發(fā)前夜,蘇劍飛、王金寶、崔帆翻來覆去睡不著:當兵蹲連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打仗、打勝仗。上好“同訓練”這一課,才能兵味更濃、血性更足。這次駐訓必須去!
第二天,他們便打起背包和連隊戰(zhàn)士一同出發(fā)。每天與戰(zhàn)士同住一個帳篷、共練一個戰(zhàn)位,白天“蒸桑拿”,夜里裹棉被,趴在泥里,練在土中。一天,駐訓場突降大雨,忽而又轉為冰雹,他們依然在惡劣天候中堅持訓練。
在每一個戰(zhàn)斗崗位,軍委辦公廳的蹲連干部們拜士兵為師,扎實跟班訓練,軍人的血性在僨張。
張勇堅持參加特種兵攀登、滑降等課目訓練,雙手磨出血泡;韓鈾初到連隊有些水土不服,渾身沒勁,可他堅持到訓練場全程參訓,學習裝甲車駕駛,每次訓練完渾身都是土;崔明來當兵前右臂有傷,他忍著傷痛完成手榴彈投擲訓練;張波趕上部隊組織建制連武裝16公里強行軍對抗賽,雖然他過去從未參加過如此大強度訓練,卻主動請纓,堅持跟跑到終點;王琛主動要求隨隊參加集團軍抽考,沉到一線認真學習主戰(zhàn)裝備操作,與戰(zhàn)士們一起練戰(zhàn)術戰(zhàn)法,同樣的滿手機油、一身汗味、渾身塵土。
訓練場上,一名班長實話實說:“剛開始,當兵蹲連干部大多頭發(fā)比我們長,皮膚比我們白,衣服比我們新,站到班排里挺‘扎眼’?,F(xiàn)在你瞧,還真分不清誰是當兵蹲連干部,以為大家都是兵呢!”
察兵情、解兵憂,“光腳下田”細研兵事
軍委辦公廳的干部們形象地把這次當兵蹲連比喻為“光腳下田”。他們說,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會有多少收獲,就會沉淀多少真情。
身上沾土,腳下蹚泥,讓蹲連干部們心里平添了一份牽掛,肩上多了一份責任——
9月22日,連隊政治教育時間,臺上講課的竟是蹲連干部蔣銀忠。原來,突擊一連指導員剛剛休假,蔣銀忠便及時補位,給大家上了一堂“忠實維護核心、嚴守紀律規(guī)矩”的“微黨課”。他結合自身審計工作經(jīng)歷,引經(jīng)據(jù)典,并靈活運用你問我答、專題研討等形式,讓官兵聽得津津有味。連長寧偉連連稱贊:“他就是我們連的‘半個指導員’”。
在部隊“微腐敗”專項整治中,個別官兵存在“查糾力度是否過于嚴苛”等疑惑。在火力連蹲點的韓鈾參加黨小組會時,對“微信群里發(fā)紅包”等10多種“微腐敗”行為,通過情景再現(xiàn)、實案剖析等方式析事明理,讓這次黨小組會著實“火爆”了一把。事例實實在在,警示明明白白,抵制“微腐敗”成為全連的共識。
身上沾土,腳下蹚泥,讓蹲連干部們以一名士兵的視角思考領導機關的責任,心中時刻裝著“我的士兵兄弟”,幫建基層更有招法,更有底氣——
施劍鋒在挎包里放了一個筆記本,訓練教育間隙隨時記錄基層官兵的意見建議:部隊轉型后缺裝備、缺人才、缺場地,轉隸移防后已婚官兵兩地分居……“軍隊改革效能優(yōu)勢凸顯,但一些隱性問題也不應被忽視?!彼f,要把官兵的期盼、基層的呼聲帶回去,下一步從政策制度層面竭力解決。
徐雙在與官兵一起整修營房時,得知連隊需要從公雜費里出錢購買維修材料,便主動與旅軍需營房科取得聯(lián)系,提出“從營房管理費中統(tǒng)購統(tǒng)供維修材料”的建議,得到機關采納,幫連隊減輕了負擔。
對基層干部骨干來說,領導和機關干部當兵蹲連,既多了一雙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又多了一位處理問題的良師?!八麄兘?jīng)歷閱歷豐富看得深、思維層次高看得遠、站在局外看得清,關鍵時刻點撥一下,對我們提高很大!”特戰(zhàn)一營一連指導員康茂林對記者說。
對當兵蹲連的機關干部來說,同甘共苦之后才能充滿感情,飽嘗一線官兵艱辛才能理解深刻。誠如蹲連干部崔劉根的思考與追問:謀劃工作究竟是本級所愿還是基層所盼?部署任務究竟是一廂情愿還是實事求是?幫帶基層究竟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走出班排,秋風微拂,天朗氣清。在連隊的15個日夜,絕不是過幾天兵的生活那么簡單,蹲連干部們每一次真誠地走進士兵之中,就會與基層近些、再近些,與士兵親些、再親些,把官兵一致的好傳統(tǒng)保持得好些、更好些。這樣,一旦戰(zhàn)爭來臨,我們贏得的勝利必定會多些、更多些!